经典案例

“非法同居”期间的财产和子女应如何处理

发布日期:2013-08-15 浏览次数:
     商海元在潍坊市相识了外来打工的林莉。2000年10月开始建立较密切的同居关系。2003年10月29日,林莉在珠海市剖腹产生下儿子商强,商强出生后户口随母入户。 结婚提议遭女方拒绝,2004年6月,商海元以其名义在潍坊市购买一套房子给林莉母子居住,该房价款为人民币58.7818万元,面积149平方米。商强出生后一直由林莉照看,林莉于2005年3月装修房子后搬入居住。商海元为与林莉结婚,2005年3月16日与其发妻在潍坊市协议离婚。2006年7月,商海元提出要求与林莉结婚,因林莉不满对财产的约定内容而不同意结婚。商海元因此于2006年7月14日在珠海市接走儿子商强回潍坊市,2006年8月22日又与发妻复婚。反目后两次对簿公堂。2006年7月21日商海元委托了衡明律师,衡明律师通过认真的研究案情,经过集体讨论得出如下观点:
     一、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的,经查证确属非法同居的,应一律判决予以解除。
   二、解除非法同居时,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教育和财产分割,应本着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及双方过错程度妥善处理。
   三、解除非法同居,对在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有条件的,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一方将未成年子女送他人抚养,须征得另一方同意。
   四、解除非法同居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共同财产处理。同居期间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一方向另一方索要的财物,按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处理。
   五、解除非法同居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六、解除非法同居时,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适当予以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
    商海元向坊子区法院提出要求抚养权的诉讼。林莉受诉后向法院提出要求抚养儿子商强并要求边某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及分割同居期间购置房屋。法院审理支持了衡明律师的代理意见,遂作出判决:孩子由林莉抚养,商海元每月支付抚养费用1200元,至商强18周岁止;驳回林莉要求分割房产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林莉不服向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中级人民经过审理,依然赞同衡明律师的观点,维持了一审判决。  
 
 
                                                                                                                     山东衡明律师事务所律师
                                                                                                                           杨春恒  于金勇